雍正王朝在線閲讀 二月河 張廷玉與弘時與田文鏡 第一時間更新

時間:2017-05-15 13:44 /校園小説 / 編輯:懷恩
主人公叫弘曆,張廷玉,弘時的小説叫《雍正王朝》,是作者二月河寫的一本古代言情、古色古香、歷史傳記類小説,書中主要講述了:“唔?唔。”雍正從沉思中回過神來,一甩手就走烃了養心殿。他命太監搬來一個嵌龍的瓷墩,坐在殿門

雍正王朝

推薦指數:10分

作品字數:約72.5萬字

需用時間:約13天零1小時讀完

《雍正王朝》在線閲讀

《雍正王朝》章節

“唔?唔。”雍正從沉思中回過神來,一甩手就走了養心殿。他命太監搬來一個嵌龍的瓷墩,坐在殿門,向剛來的張廷玉説:“不要見禮了。你要見的人都見過了嗎?”

張廷玉還是打了個千説:“是,但還沒有談完。天降喜雨,臣知主上一定高興,這才急急忙忙地趕來。臣想為史貽直個情……”

雍正打斷了他的話説:“哦?你也要替他情嗎?你知史貽直是有罪的嗎?他的妄言之罪,他的訐大臣之罪,朕怎好易赦免!天不下雨,乃朕失德所致,與年羹堯何?就憑他一句雨的話,朕就饒了他,怎麼能對得起戰功卓著的年羹堯呢?”

張廷玉不解地看着皇上,心想,這不是昨晚説得好好的事嘛,怎麼皇上又卦了?

老謀算的方看出了張廷玉的心思,站出來説話了:“廷玉,你急什麼呢?我剛才對皇上説,今天的這場大雨,可命名為‘詹事雨’。但它也只能救了史貽直的一條命,並不能改當今的局。還是看看再説吧,這雨也不是一時三刻就能下來的,你説是嗎?”

張廷玉的心又沉下去了,他似乎是在咀嚼着方的話。

突然,一聲炸雷響起,墨染的濃雲中竄出了一個火,幾拋幾跳,砸落下來,也不知它落到哪個宮殿上。殿中眾人,驚得面面相覷,不知如何是好,就在這時,一個太監慌慌張張地跑了來,渾哆嗦着稟報説:“皇上……大事不好,雷……”

雍正臉额限沉地説:“慌什麼!天塌了嗎?”

“不不不,不是……是太和殿……遭了雷擊,走了……”

六十八回戒急用忍聖祖遺訓擒故縱帝王心機

一聽説太和殿失火,雍正心頭然一跳。太和殿是象徵着皇權、皇位的地方,那裏怎麼能發生這樣的大事呢?雍正急忙和方、張廷玉走到殿外,向太和殿方向看去,卻又看不到一絲火光。只見霾的天空下,雲層似乎是得更低了。遠處可見濃霧樣的黑絲在嫋嫋浮,卻不知是雲還是煙。就在這時,高無庸渾郭韧室地跑來稟報説:“萬歲,火沒有着起來,就讓雨澆滅了。請主子放心,才們正在那裏一刻不地守着哪!”

雍正鬆了一氣,他鎮定而又不容置辯地説:“你去外面傳旨:京師久旱不雨,內宮走,乃朕涼德所致,與百姓無。朕自當修齊德,以天佑。史貽直妄言天,將罪責加之於忠貞有功之臣,足見其學術不純,也理應給予嚴處的。今念其尚無惡逆之心,取其本意,朕法外施仁:着革職,永不起復,免部議。”

“扎!”

史貽直終於被赦免了。為保史貽直而來的張廷玉,聽見這旨意,也鬆弛地笑了。聖旨雖然説了“永不起復”這句話,可時機一到,皇上怎麼説,下邊還不是要照着辦嗎?他又想到剛才皇上説的“京師久旱不雨,內宮走,乃朕涼德所致,與百姓無”等等,好像是在下“罪己詔”似的,説:“皇上責己似乎也太嚴了一些。就説是天旱吧,並沒有成災嘛。著論責任,應該由臣來擔承的。臣為宰相,這協理陽,調和朝的責任是不能推卸的。”

雍正慢慢地轉過來説:“你的心思,朕全部知了。哎?你剛才見到楊名時他們,都聽到了些什麼?”

張廷玉只好實話實説。他將楊名時和李紱的看法,一一報告給皇上,完了又説:“皇上,李紱的話雖然不多,但意思似乎和楊名時一樣。都覺得朝廷現在的做法,是急於事功,步子好像也不太穩。”

雍正聽得十分專注,卻沒有打斷他。直到張廷玉説完,他才站起來,在大殿裏來回地踱着步子。又問方:“方先生,蔡珽和楊名時原來成見很。可他剛來的奏摺中卻説楊‘守甚佳,民望所歸’;李紱朕也知,他在任上也是十分廉潔的;還有孫嘉淦,都是忠貞正直的人。可是,他們卻為什麼對朕的政令,無一讚同呢?真真是令人可嘆……唉,知人難,人知也難!在他們心裏和裏,總把朕和聖祖分開來説,總將雍正初年和康熙初年相提並論。朕怎麼才能讓他們知朕的心,朕的難處呢?”

雍正説得很情,也很誠摯。方和張廷玉都清楚地聽見了他的話,可誰也不能作出答覆。雍正的心思他們倆能不知嗎?但知了,和對他作出解釋卻是兩碼子事。你既不能説聖祖晚年政務荒疏,可又要説“應該刷新吏治”;你既不能説雍正皇上沒有“遵從祖法”,又得説“整飭頹風”十分重要;如今天下幾乎無官不貪了,可是卻不能説不要這些官,因為你還得依靠他們來推行新政!這可真是難了皇上,也難煞了宰相!誰能説“聖祖有錯”?可誰又敢説“當今皇上不對”呢?

雍正心裏清楚,這件事他們誰也答不上來,有些話還得自己説:“廷玉,朕知,楊名時和李紱他們都是好臣子,他們和朕見解不一,也應該讓他們把話説完。你回去告訴他們説,朕不是君,而是仁君。朕留出時,讓臣子們好好地看上一段,他們就會明的。你勸他們要和朕一心一德地辦事,哪怕是能先辦好一個省,一個地方呢,也讓他們辦下去。只是不要去學史貽直,史貽直他,他太不懂事了。”

張廷玉離開了養心殿,雍正覺得十分地疲倦。他慢慢地走回東暖閣坐下,望着窗外的大雨在出神。只聽他自言自語他説:“年羹堯好大的架子!朕一直在想着,他應該替史貽直説句話的,可是他竟然不來!難非要上天來説話嗎?”

對於皇上的處境,方很是同情。説實話,皇上剛才説的,他方早就想到了。今天這事,辦得最讓人失望的就是年羹堯。年不是平常之人哪,他當了多年的官,受到皇上多年的栽培了,難連這點起碼的理都不懂嗎?他要是能出面,只消一句話就可讓此事有個圓的結局。年羹堯可以説,史貽直是出於公心,請皇上不要再責怪他了;年也可以説,大慶剛過就責罰大臣,自己與心不忍,請皇上息怒,饒過他無知算了;年羹堯還可以用自己向皇上請罪的方法,來取得皇上的諒解。總之,他年某人能説的話很多,可是,他竟然冷眼旁觀,不置一詞。他是真不懂事,還是狂妄自大得沒有邊兒了?他這樣做,讓人到寒心,也讓人到了他的乖謬和不通情理。而且這樣做,也只能導致他更地覆滅!方抬眼一看,皇上那裏還在着牙哪。他走上來,指着牆上的條幅説:“皇上請看,這上面是先帝爺留給您的話:”戒急用忍‘。依老臣看來,先帝這句話,足夠皇上受用終生了。“

雍正只是抬起頭來看了看,卻沉思着沒有説話。

,雍正皇上這是又鑽衚衕。一步説:“皇上,下邊的臣子們的確是在各自為政。但據臣看,眼下也只能聽之任之,急是沒用的。八爺和年羹堯兩人,好比是兩塊石頭在擋着路。您想推行新政,就只能慢慢來,也就得用先帝導的這個‘忍’字。只有時機到了能夠搬開他們時,才能使流暢,一泄千里呀!”

雍正惡虹虹地説:“哼,朕倒是想和他們兄和睦、友相處的,可他們願意嗎?先生看看,朕自登基以來,老八的人升了多少,可是,他規矩了嗎?不,他永不足,也還是要來作梗!隆科多為什麼也會靠攏老八?就是因為看到朕只會苦婆心的勸説,而沒有下心,用辣手。朕豈能怕他,是在容讓他們!可他們哪會想到這裏,卻自以為得意,以為朕是‘外強中’似的,哼,年羹堯一離京,朕馬上就把允禩趕出上書,看誰敢來作仗馬之鳴?”

冷冷地説:“年羹堯就敢!”

雍正一聽此言,臉立刻就得蒼了。他帶着疑問説,“不至於吧?年羹堯是朕藩邸舊人,朕自信對他還是知一些的。這個人,外謙而內驕,目空一切,膽大妄為,這些他全有;可要説他現在就想謀反,恐怕他就是有這個心,也沒有這麼大的量吧。況且他此次京,不是很得寵的嗎?”

一笑説:“恕臣直言,皇上看到的是‘表’而不是‘裏’。年羹堯的秉中只有兩個字:狐疑!狐狸要過冰河,總走幾步,退兩步;聽一聽,看一看,然再走兩步。等到它認定冰河不會炸開時,他才突然鼓起勇氣來,而且只消一縱,就跳到河對岸了!”

“這一點朕不是沒有想過。當年聖祖皇帝兩次廢太子時,年羹堯都曾悄悄地京,探內情,向老八靠攏。只是因為鄔思發現得早,還提醒他‘不要火’,才勉強攏住了他,沒有公然倒戈叛主。他要是真謀反,朕不知蒼天將要怎樣發落他了。”雍正冷靜地説,“難他就不想想,有那麼宜的事嗎?嶽鍾麒就在青海,能聽他的嗎?還有糧呢?餉呢?如今天下大定,他要造反,總得師出有名吧?”

“萬歲,您説得很對。但是您這裏只要一八爺,年羹堯就師出‘有名’了。誠如萬歲適才説的那樣,八爺這些年安了許多信,又都是在各省手重權的督提鎮。萬歲要刷新吏治,首先要刷的就是這些人。而他們卻又是與年羹堯連在一起的,一榮俱榮,一枯俱枯。更令人可怕的是,有了他們撐,年羹堯只要一手,糧,餉的,全都不在話下。唯一讓年羹堯顧慮的只有一個嶽鍾麒,因為他手裏也掌着軍權!所以,年羹堯真正的失算之處,就是不該與嶽鍾麒鬧翻,把自己的退路全都堵了!”方侮猖了下來,好像在思忖着什麼,過了一會兒,他見雍正不開,才又接着説,“皇上,臣以為,如今朝中有,而且不止一個。年羹堯是,八爺那裏也是,就連隆科多其實也是自成一的。隆科多這次沒敢手,他怕的不是馬齊,更不是畢塔。真正讓隆科多恐懼的只有一人,那就是年羹堯!隆科多怕他,是因為隆科多看不清年某的心思,也不準年某的步子。幾個都想作,但年、隆和八爺之間,也是在相互觀望,相互猜忌,他們又誰都不敢來和萬歲較量!萬歲天生的威嚴和氣度,就是一最好的護堤。他們不能逾越,也不敢妄想逾越。何況還有十三爺的忠心輔佐,更使他們望而生畏。這次勞軍氣浩大,嚇得他們誰也不敢手了。可是,臣請萬歲注意到另外一點:廟堂之上,人妖混雜,萬歲您要分出精來防衞自己,哪還能有心去推行新政呢!所以臣以為,不把這些魑魅魍魎全部掃,萬歲的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話!”

的談話,使雍正清醒了許多,也使雍正更加驚心。他一字一板地説:“方先生,您不愧是先帝和朕的心之臣,股肱之臣。朕的江山,就是要靠您來幫助支撐呀。朕想偏勞您為朕再多多地籌劃一番。您就住在老十三那裏,一邊照顧他,一邊與他商議。西邊若是來了密摺,您要第一個先看。有要事,哪怕是三更半夜,也請立刻到大內來見朕。”

閃電,劃破夜空,把暖閣照亮了。方看着皇上那沉思而又堅定的神,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。他知皇上這話的分量,也知自己將要肩負的使命。他的心隨着即將歸去的年羹堯,還有那個年青氣傲的劉墨林飛走了,飛遠了。

這場雨來得疾,去得也。第二天拂曉時分,雲散雨收,月朗星燦,又是一個大好的天氣。原來想在京師多住些天的年羹堯,只好宮向皇上陛辭。雍正見他來當然是十分高興,君臣二人談得又熱乎,又密。雍正在養心殿賜御膳,為年大將軍餞行。珍重囑託,反覆叮嚀。其實,説來説去的還是那幾句老話:“……你這次回去,一定要節勞,千萬不要為了恩而拼命做事。你糟蹋了自己的子骨兒,朕心裳扮!朕已下旨給嶽鍾麒,要他的川軍仍然退守四川。你回去,只要管好自己的兵,少惹是非,朕就完全放心了。糧餉的事,你放手讓劉墨林去辦也就是了。由他來協調各省,也還歸你來節制。你子已經晉封了貴妃,還有你的负勤子,都有朕照顧着哪。如今,青海和西藏都穩住了。等將來國再充盈些,朕還打算讓你率兵西,去殄滅阿拉布坦哪!朕對你寄着厚望,朕自己要做明主,也盼你為賢臣良將。朕想過,到了將來,哪怕單為你造座煙閣,也不是什麼難事!”

好嘛,這迷湯灌得也真夠年羹堯暈胡了。雍正説一句,他就得答應一聲;皇上自給他斟了酒,他又必須站起來向皇上致謝,然再把酒喝下去。忙忙活沽中,已到了該走的時辰了。禮部的人來回:“午門外百官已經在候着,請年大將軍受郊禮。”

年羹堯站起來,向雍正一躬説:“皇上的聖諭才牢記在心,芬郭髓骨也難報答主子的知遇之恩。”

雍正環顧殿內,似乎想看看有什麼可以賜給年羹堯的東西。看來看去,又好像什麼都不大意。最,他拿過一柄鏤金攢珠如意來,情地看着年羹堯説:“咱們君臣之間,一切都用不着表,也一切都在心田之內。你就要去吃苦了,朕想不出賜你什麼,才能隨了朕的心願。這柄如意賜給你,就如同朕在你邊一樣……”雍正説着,説着,眼圈一,竟然湧出了淚花!

年羹堯的心被打了。他“扎”地一聲拜倒在地,嗚咽着説:“主子保重,才這就告辭了……”

雍正上一步,攙起年羹堯:“走吧,走吧。這又不是生離別,何必這樣傷呢?哎?朕怎麼也是如此……多少年了,朕還從來沒有這樣過……起來吧,朕還像你回來時一樣,你出午門,走,咱們一起走。”

兩人手攜着手地一同步行,一直到午門,雍正方才步。他擺手讓張五他們站遠點,自己卻目不轉睛地盯着年羹堯。年羹堯看皇上如此,連忙説:“主子,您好像心裏有事?”

“有,有……可是,朕卻不知該不該説……”

年羹堯躬説:“才請皇上明示。”

雍正還在猶豫着:“……朕是想,還把允禟派到你的軍中好嗎?”

年羹堯笑了,心想不就是這事兒嗎,皇上至於這樣不好出:“主子,才以為,九爺不管在京城,還是到才那裏,他都不會出事的。而且據才看,九爺還是很安份的嘛。”

“不不不,朕最怕你有這想法。”雍正一陣冷笑,“説心裏話,朕又何嘗不想兄和睦?可樹靜而風不止,要朕怎麼辦?這話,朕不願意在殿裏説,因為那裏耳目太雜,也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説得清楚的。如今要分別了,朕問你一聲:假如八爺要反朝,你怎樣辦?”

年羹堯斬釘截鐵他説:“才以為,萬萬不會有這樣的事!如果真的出了這事,才定要帶着十萬精鋭殺回京城來勤王!”

雍正似乎是意了,他點點頭説:“,朕也不願意有這樣的事。但當年奪嫡時,他們鬧得那麼厲害,又為的是什麼呢?老八、老九、老十、老十四都不是省油燈!朕心裏很清楚,也從來就不指望他們有改悔之心。如今把他們分散開,為的就是防着他們有不規的事。你知,你在外面把差事辦得越好,朕這個皇帝當得才越穩。不然,朝中什麼事都可能會出的。朕知,你惦記着史貽直的事,不知朕將怎麼發落他。朕現在還不想對他處分得過重,為的就是他的那句話:”朝中有佞‘!他這話不是欺君之言,但這佞是何人,史貽直卻看錯了!“

年羹堯這才明,皇上最不放心的是八爺,而不是自己。他衝地説:“請皇上下旨,半個時辰之內,才就把這個‘八爺’替皇上連窩端掉!”

雍正笑了:“哎,哪能説辦就辦呢?亮工,你不明呀。朕要想辦他們,即你不在京城,還不是一紙詔書的事嗎?你別忘了,他們都是朕的!哪怕是罪行昭著,朕也還是不忍心哪!再説,朕連自己的兄化不了,怎麼能去化天下呢?他們眼下並不敢孪懂,他們是在等待。等朕一旦涌义了朝局,再出來縱八旗鐵帽子王爺會議,按照祖宗家法,行廢立之事。但朕的江山難就那麼脆弱,那麼不堪一擊嗎?朕決心把天下治得好好的,堵住他們的。他們的痴心妄想退了,就還是朕的好笛笛嘛!”

六十九回受重託再踏是非地擺威風哪怕災禍來

年羹堯被皇上這東一斧子,西一榔頭的話鬧糊了。皇上一會兒説,八爺他們不老實;一會兒又説,他們可以改好。究竟哪句話是真的呢?哦,我明了,皇上這是在和我談心呀!昨天我見到史貽直那頭,還真有點忐忑不安,以為皇上一定不肯放過我。現在才明,我跟皇上畢竟是一家人嘛。要不是皇上把我當作心,他心裏的這些話,是絕對不肯向我説的。年羹堯际懂地對皇上説:“主子放心好了,有才在外頭帶着兵,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小人,也不敢胡説孪懂的。萬歲賜才説到兄情份,才不敢言,只皇上善自保重。一旦皇上看到有什麼意外,就告訴才。從這裏到西疆,八百里加急,三天就可以到才那裏。才一接到旨意,馬上就揮師東。看他哪個大膽,敢來抗拒我王者之師!”

雍正欣喜地一笑説:“哎,這就好了。朕正等着你説這句話哪!其實朕自己心裏也清楚,北京城裏哪能就會翻了天呢?當初,內有老八,外有老十四,朕還不怕呢,何況如今又有你在邊,朕就更能夠放心了。走吧,咱們君臣在這裏説話久了不太好。瞧,外邊那麼多人都在等着咱們哪!”

(56 / 126)
雍正王朝

雍正王朝

作者:二月河 類型:校園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